沟道治理成为生态建设主战场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生态立县,努力营造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是彭阳县的建县方针。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该县生态建设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成绩是鞭策.也是动力,从今年开始,彭阳县生态建设主战场将从陡坡地退耕还林转向沟道治理,拟用3年时间完成全县324条沟道治理工作,消灭绿化盲点,植绿彭阳山川。目前,全县已完成沟道整地241条10.5万亩.分别占2005年汁划任务的89.3%和70.3%。
彭阳县境内山多川少,粱峁起伏,沟壑纵横,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残塬沟壑区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波状倾斜。境内沟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公里至每平方公里3公里。据调查统计,全县共有大小沟道472条,面积为502.7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0%。年均土壤侵蚀量在每平方公里6000吨以上,年流失土壤总量约1400万吨,其中以沟蚀为主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占流失总量的80%以上。大量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退化,而且导致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从建县伊始.历届县委、政府立足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条件,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农田建设和沟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2004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沟道148条10.49万亩,年拦蓄地表径流3877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394万吨。
沟道治理固土保水、涵养水源的作用让彭阳人看到了希望。今年,彭阳县根掘国家林业建设的调整,对本县的生态建设工作也适时作出了重大调整.将主战场转向沟道治理。林业部门计划从2005年至2007年用3年时间完成全县324条沟道治理工作,其中2005年治理沟道270条,治理面积15万亩;2006年治理43条.治理面积42383亩;2007年治理1l条,治理面积17608亩。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突破沟、坡两个重点,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粱、峁、沟、坡、塬、滩综合治理,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相结合,先上后下、先坡后沟、沟坡兼冶,保证一次到位。在树种选择上,重点发展刺槐、奥椿、沙棘、柠条、山杏,新疆杨、旱柳等乔灌木树种,营造原料林、生态经济林和薪炭林,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在治理工程中,充分渗透人性化设计理念,实行树木、道路、景观相互搭配,体现人与自然和协统一的原则。治理完成后,年减少水土流失640万吨,拦截地表径流63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将净增3.76个百分点,全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卜崇德 摘自《固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