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塬上“绣”出米粮田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初夏时节,当你来到隆德县,就会看到满目青山,四野碧翠,山花烂漫,微风吹过,绿波涌动。层层梯田从山脚环绕到山顶,从一座山粱绵延到另一座山粱,田缠山,山连田。梯田里麦浪翻滚,马铃薯、豌豆、紫花苜蓿苗竞相比高…这是隆德人民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美丽画卷,也是他们向梯田化县迈进的直实写照。
隆德县地处丘陵沟墼区,境内沟壑纵横;气候特征是十年九旱,降雨量少,且降雨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水土流失严重。贫瘠的耕地,只能让他们播种希望,收获贫穷。自1997年来,隆德县的历届领导把修梯田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措S6下决心来抓,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施工,集中人力、集中时间、集中治理,”的路子,一条流域、—道梁、一道弯、一座山、一面坡、一条沟整体推进,规模治理,打破村界、户界、地界,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草、路、渠、坝综合治理。在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过许多感人的场面,观庄乡后岔村成立了农田建设指挥中心,副乡长闫生雄担任总指挥,将指挥机构设在工地,与群众同吃、同劳动;奠安乡副书记陈华腿部受伤仍坚守在工地;凤龄乡李士村7旬老翁李桐不顾年迈,奋战在梯田建设第一线。农田会战点上.经常是机声隆隆,人声沸腾,拖拉机、农用车、人力车来回穿梭,男女老少齐参战。
2004年是基本农田建设攻坚的关键时期,县上采取县级领导包乡、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点的“三包措施”,组成500人的农田建设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农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每天仅参加农田建设组织领导、规划设计、施工指导、后勤服务的职工、干部和技术人员就达1000人,这在全县农田建设历史上是空前的,新修农田面积日万多亩。另外,结合梯田化建设目标,完成地埂及沟道造林面积5万亩,完成农田道路配套258公里。今年.全县又安排新修梯田4万亩,目前,已规划了13个乡镇48个机修点.投入推地机75台,正在加紧进行。
经过全县人民多年的不懈奋斗,隆德县的高标准、高质量梯田面积达到52万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农村人口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3亩。
卜崇德 摘自《固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