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高原大规模修建“生态粮仓”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新华社西安5月29日电(记者邹广萍 张军)中国正在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修建“生态粮仓”,这种具有拦沙、淤地、造田、蓄水功能的"生态粮仓",将使黄土高原地区近7000万农民从中受益。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目前中国已在黄土高原地区建成“生态粮仓”470多万亩,发展灌溉面积8万多亩,平均每年增产粮食15亿公斤。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计划再建成“生态粮仓”750万亩。专家估算,这些“生态粮仓”能拦截入黄泥沙400亿吨,促进黄土高原地区3300万亩坡耕地退耕还林,累计可为当地农民带来930亿元的综合收入。
“生态粮仓”全部建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深沟长壑之中,通过筑坝拦泥,蓄水造田,形成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地处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余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仆粮咴骄磕晔淙牖坪拥哪嗌沉扛叽铮保兑诙?,造成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水资源紧缺,是困扰中国的生态“难题”。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耕作方式,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据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家介绍,中国政府开展退耕还林前,这一地区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不足50公斤,常年旱灾面积超过900万亩,有贫困人口近1000万。
中国水利部门在实地调查后认为,通过在黄土高原建造淤地坝修建“生态粮仓”,不但可以治理水土流失,也可以有效缓解粮食生产与生态建设的矛盾。水利专家测算,每修成一亩“生态粮仓”,可拦截泥沙8720吨?;仆粮咴厍呀ǔ傻摹吧覆帧?,多年累计拦截泥沙280亿吨,对黄河安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黄土高原地区现有“生态粮仓”仅占耕地总面积的9%,而粮食产量却占总产量的20.5%。特别是在大旱的情况下,抗灾效果更加显著。1995年,陕西省遭遇特大干旱,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榆林市横山县,坡耕地亩产粮食仅10公斤,而通过建坝拦泥修建的“生态粮仓”亩产在300公斤以上。
中国计划到2050年,使黄土高原输入到黄河中的泥沙平均每年减少8亿吨。中国水利部门已达成共识,通过在黄土高原建造淤地坝形成“生态粮仓”,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最为有效的工程措施。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也说:“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
“生态粮仓”可以拦截大量泥沙,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退耕还林还草。1亩“生态粮仓”可以促进6~10亩的坡地退耕。黄土高原7.86万平方公里多沙粗沙区,是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中国计划在这一区域内建造9万座淤地坝修建“生态粮仓”,开展生态修复面积4335万亩,为黄河构筑起一道泥沙防线。
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生态粮仓”潜力巨大。据调查测算,该区长度大于0.5千米的沟道有27万多条,可修建大小“生态粮仓”33万个,总面积近1000万亩。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通过修建“生态粮仓”及其他生态治理工程,在黄土高原地区形成“沟里仓连仓,山上林草旺,家家有牛羊,户户有余粮”的和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