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委加紧“模型黄土高原”建设需求分析报告编制工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记者 孙太旻)为了进一步做好“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工作,近日经委领导及“模型黄土高原”前期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决定,已批复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和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澳P突仆粮咴苯ㄉ栌泄匦枨蠓治霰ǜ娴谋嘀乒ぷ?。目前,任务承担单位正在积极组织有关技术骨干,按要求开展工作。
——在“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目的上
重点明确“模型黄土高原”是探索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规律、提高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科技手段。建设“模型黄土高原”,意义重大,形势紧迫。但是,由于水土保持模型建设的技术极为复杂,而国内外目前尚无大规模建设的先例,其中有许多关键的技术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因此,建设过程中又存在着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近期以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模型黄土高原”方面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尝试,使建设工作起步良好?!澳P突仆粮咴笔?“模型黄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委对此高度重视,委党组、“模型黄土高原”前期工作协调小组以及委有关主管部门,近日先后组织对“模型黄土高原”工作进行了多次现场考察、专题讨论、工作座谈和专家咨询。经多方研究认为,作为探索水土流失规律及其防治对策的重要平台,“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措施,取决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作好需求分析,是建设“模型黄土高原”的前提。
为了进一步明确“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目标,突出工作重点,优化建设措施,以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工作步伐,黄委决定抓紧组织开展“模型黄土高原”需求分析工作。
——在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制要求上
本次需求分析,主要是按照李国英主任提出的“需求牵引、联合攻关、推广应用”的“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原则,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尤其是构建黄河粗泥沙第一道防线的迫切需要出发,分析拟通过“模型黄土高原”来研究解决的具体的水土保持理论或技术问题,并为确定“模型黄土高原”的建设方向和各项建设指标提供基本依据。同时,批复意见对需求分析应着重强化的研究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明确需要通过“模型黄土高原”研究的具体理论或技术问题
总体上讲,“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黄土高原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和试验,揭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过程与机理,为实施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极为复杂,所涉及的科技问题十分广泛,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必须使研究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因此,需要通过总结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尤其是粗泥沙治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确定出“模型黄土高原”的具体研究内容及建设目标,以使建设工作更具针对性。
二是广泛搜集和分析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国内外现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拟开展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问题的国内外工作基础,如各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分析预报模型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搞清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经过努力是可以近期解决的,哪些问题短期内尚不能解决。总之,通过深入分析,选准“模型黄土高原”研究的突破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以避免简单的重复。
三是重点分析“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具体需求
重点阐明“模型黄土高原”在研究解决相应理论和技术问题中的具体作用,进而提出对工程建设的地点、位置、型式、组成、功能、规模及进度等方面的具体需求。
需求分析工作,要以水利部已批复的《“模型黄河”工程规划》为依据,对有关需求作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研究。
——需求分析报告编制工作的组织方式上
本次需求分析工作统一在“模型黄土高原”前期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具体由黄委水土保持局负责组织,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和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完成。
根据《“模型黄河”工程规划》,“黄土高原模型”由“野外原型观测试验区”和“室内模型”两部分组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编制工作第一阶段相应分为两部分内容开展,其中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负责编制《“模型黄土高原”野外原型观测试验区建设需求分析》,黄科院负责编制《“模型黄土高原”室内模型建设需求分析》。第二阶段将对两部分需求分析报告进行整合。
为了做好两部分内容的有机衔接,在野外原型观测试验区建设需求分析中,要根据自身研究工作的需要,提出对室内模型建设与研究内容的需求。同时,室内模型建设需求分析中,要相应提出对野外原型观测试验区的建设与研究的需求。
——在需求分析报告编制的工作要求上
一是要求任务承担单位,务于2005年6月30日前完成各自承担的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及时上报黄委组织审查。
二是认真做好需求分析,是当前加快“模型黄土高原”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求任务承担单位对此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强力推进,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编制任务。同时,对已建成的设施要继续搞好观测和试验工作。
作者:黄河报上中游管理局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