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可约可空降平台下载_qq快餐大学生_免费全国空降app入口在哪_苏州品茶海选工作室

水保要闻

大旱之年 “长治”工程建设成效初现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旱情情况
    2005年,昆明市遭遇了50年未遇的持续干旱。据2005年5月29日的旱情统计,全市作物受旱面积达111.986千公顷,饮水困难人口达57.592万人(占全市总农业人口292.6342万人的19.68%),36.4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有1182个自然村(占全市6443个自然村的18.3%),24.7439万人(占全市总农业人口292.6342万人的 8%),每天靠消防车、拖拉机、人背、马驮等到异地取水饮用。全市库塘蓄水5.7419亿立方米,扣除云龙水库蓄水1.0283亿立方米(去年蓄水未纳入统计),实际仅有4.7136亿立方米,与去年同期5.679亿立方米相比,少蓄9654万立方米。?。ㄒ唬┬退飧珊?座,占全市121座的5%;?。ǘ┬退飧珊?40占全座,占全市637座的21.98%。坝塘干涸666座,占全市总坝塘3139座的21.22%。从旱情情况分布来看,禄劝、寻甸、宜良、石林、东川等县尤为严重。大面积的干旱缺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长治”工程实施十年,效益初显
    自1995年以来,我市富民、晋宁、安宁、嵩明、西山、呈贡、寻甸先后被列为“长治”工程项目县,开展了以滇池流域为核心的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经过十年来的建设,在今年的抗旱中,我市实施的“长治”工程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大旱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各项坡改梯工程在抗旱中发挥巨大作用。在“长治”工程实施的坡改梯项目区中,由于加强了坡面水系配套,坚持治水与改土相结合,做到改一片,治一片,完善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如:嵩明县老坝小流域的得食村、老坝村等,由于有了从3公里以外引来的水源,群众不需为抗旱水源着急,田间地头就有水池蓄水,同时还解决了村子人饮的部分水源。当地干部群众高兴地说,要是没有“长治”工程建设的水池,抗旱还真是要变成“看旱”。另一方面,坡地改造梯地后,涵蓄水分功能加强,抗旱能力提高。通过对比,同一区域梯地,农作物普遍抗旱期比坡地作物长7—10天,农作物长势好于坡地。
    西山区的龙和“长治”生态修复项目针对项目区实际情况,在2004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采取更换深水井水泵,并布设管道引水,解决了项目区生态示范村人畜饮水及旱地缺水问题,当年投资,当年即见效益,生态示范村在旱季基本上未出现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的问题。另外,西山区的白海小流域豹子山,海中小流域的马脊山头、西山顶,宝新小流域的达家箐经果林地块,由于从滇池、螳螂川等水源点引水至新建蓄水池,铺设了用水管道,使这些地方的经果林及农作物均有水源供应。
    又如在呈贡县缪家营小流域建设中,结合小流域旱地多的特点,加强坡面水系建设,通过拦、蓄工程的建设,共建成蓄水池358口,小坝塘2座。蓄水池基本覆盖了流域内所有的旱地,在今年的大旱面前,每一口蓄水池都装满了水,为缓解旱地的灾情提供了保障。
   二是采取生物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涵养水源功能充分发挥,水源涵养效应,风沙灾害有效减轻,干涸泉水又复出清泉,年径流量逐年稳定上升。由于新造林地覆盖较好,涵蓄水量较高,各地水源点虽然有所减小,但出水期普遍延长。
    如嵩明大哨马打箐、竹箐口马槽口、白邑小冲等水源点,出水期普遍延长了,给出抗旱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水源。
    呈贡马朗小流域位于呈贡县的主要饮用水源区,为“长治”工程第四期实施的小流域,结合该小流域的特点,在小流域范围内种植了7190亩连片成活率高长势良好的水保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流域内一年四季流水潺潺,为下游的松茂水库提供了优质水源保障,减少了水库泥沙淤积,在今年的抗旱工作中,该流域内从未出现生产生活用水紧张情况,切实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及人畜饮水。
    三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生良好效益。一方面,在今年旱情严重的情况下,整治过的塘堰蓄水情况较好,给旱区提供了一定的水源。如嵩明县阿子营乡鸡冠山小堰,保住了300多亩烤烟的抗旱水源;石龙宫经过防渗处理,今年增加蓄水近1/3,亦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给水源不足的当地,解决了水源,另外,通过灌排沟渠的改造,减轻了渗漏损失,节约了有限的水源,有效增加了抗旱保苗的水量。又如安宁海湾、册峨、大龙潭等小流域,先后配置蓄水池、窑621口,有效缓解了该区域土地的用水需求,特别是今年的旱期以来,充分体现了自身的功能和效益。
    据统计1995至2004年昆明市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27.36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6678公顷,水保林56158公顷,经济果木林14003公顷,封禁治理58636公顷,保土耕作7200.4公顷,种草61.5公顷。大小水利水保工程1360件。共投入资金19844.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793万元,地方匹配4338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9710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还十分艰巨。目前我市仅在列入中央重点水保项目的区域进行规?;卫?,而东川、禄劝县、宜良、石林、寻甸这些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没有连续性的重点治理项目,加之市、县财政资金紧缺,投资较少,使我市水土保持治理呈不平衡发展态势,影响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程;二是各级、各阶层水保意识不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力度还需加大;三是综合治理档次亟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已启动,但与上级要求尚有差距。
    但是,我们坚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昆明市水土保持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以?;に磷试次?,减少江河泥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抓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监测预报”4项任务,不断改革与创新水土保持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政策与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水土流失防治的积极性,努力拓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新领域,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创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现代新昆明做出积极的贡献!
 
 
                                                                      昆明市水利局
二OO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