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铁路”穿越青藏高原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高度重视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干扰。近年来,我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各有关部门在开发建设活动中,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要求,认真编报水保方案,采取各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尽最大努力减轻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影响。青藏铁路建设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请看本报记者对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的专访——
青藏铁路穿越我国的原始自然生态区,将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的险峻,可可西里的美丽,通天河、沱沱河的神秘连成一串。这项国家重点工程在建设之初曾因可能带来生态问题,遭到海内外舆论质疑。时至今日,工程建设已进入决战阶段,年内将实现全线铺通的目标。与此同时,铁路沿线的绿色也已经连成了线。有关部门的检查表明:铁路建设中水土流失得到较好控制,青藏高原的水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生态植被和野生动物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是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思路和措施,支撑着这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前不久本报记者走访了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孙永福。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三大难题,生态脆弱是其一,水土保持尤显重要
记者:大家都知道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与生态十分独特、原始而壮美,但不知道当地的生态有多么脆弱。请问?;ど杂谇嗖靥防此抵匾庖逄逑衷谑裁吹胤??
孙永福:青藏铁路从格尔木到拉萨,除了两头低一点,1142公里的线路有960公里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从格尔木出去是一片荒漠地带,到海拔高的地方出现高原草甸,草甸上的草是一坨一坨的,稀稀拉拉,只有几厘米高。藏北草甸上生长期已经有七八十年的爬地松,其高度还不到半米。30年前青藏公路改扩建时铲除了植被的地方,至今仍然光秃秃的。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而干旱,植物生长期短。
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有特有的、极具?;ぜ壑档恼湎”粑R吧参镂镏肿试?;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生态与环境系统和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原始生态与环境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
高寒、独特、原始和脆弱是这一区域生态与环境的显著特征。铁路建设面临着诸如高寒植被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高原多年冻土环境和自然景观?;?,以及水土流失和污染防治等环境课题,其中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难题。?;ふ饫锎嗳醯纳俏颐堑纳袷ピ鹑巍Mü蒲Чス?,对三大难题已有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环保型铁路
记者:正因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如此“不堪一击”,所以,当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青藏铁路之后,海内外曾有舆论认为:修建这条铁路将会破坏沿线的生态和环境,甚至造成“生态灾难”。那么,如何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这种破坏?
孙永福:青藏铁路建设论证之初就确定了“建成一条生态环境?;ば吞贰钡哪勘辍N?,我们要求在环保和水保方面必须做出更加突出的成绩,提出了“质量环保双优”的工作方针,把环境?;び牍こ讨柿糠旁谕戎匾牡匚?,评选优质工程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我们对青藏铁路环境?;?、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在形势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的。过去铁路建设开展环保和水保工作,认为是别人让你干。现在大家认识到,要发展就必须解决?;せ肪?、保持水土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由于这里是江河源、生态源,由于这里生态极其脆弱,因此,在铁路建设过程中,?;ず没肪?、保持住水土具有特殊的意义?;痪浠八?,青藏铁路能不能建设,关键问题是能不能解决好环境问题。因此,搞好青藏铁路的环境?;ず退帘3止ぷ鳎唤鍪蔷萌挝?,而且是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向中国人民、向世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铁道部的指导思想是:宁肯多花一点钱,也要把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几年来,青藏铁路用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投入超过11亿元,投入如此巨资仅仅是为高原生态面貌不遭受破坏,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首次。
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一次联合检查。检查结果表明,青藏铁路自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得到较好控制,青藏高原的水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生态植被和野生动物也得到了有效?;?。
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建立环保监理制度,开创了环保、水保管理新模式
记者:为?;で嗖馗咴嗳醯纳突肪常嗖靥方ㄉ韫讨胁扇×四男┐胧??
孙永福:开工4年多来,青藏铁路公司、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铁道部领导下,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委指导下,以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环保型铁路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び畔取钡姆秸牒退帘3帧叭薄敝贫纫约啊爸柿俊焙汀盎繁K!彼诺囊?,强化管理工作,主动接受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使青藏铁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首先,坚持依法环保、依法水保,使参建员工的环保、水保意识明显增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先后5次组织环保、水保知识专项培训,培训面涵盖全线所有施工标段的技术、管理人员。铁路沿线树立较大型的环保与水保宣传标语牌500多个,各个生活营地和施工场地,也树立醒目的提示牌,使保护高原生态和环境成为每个参建员工的自觉行为。
第二,按照《水土保持法》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开工之前,铁道部会同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高质量地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水土保持方案”,并严格执行。所有关于铁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原则、要求、重点都非常具体。水保工作重点主要是控制少占地,少破坏植被,少取土弃渣。为此,我们强调对取土场、弃土场、砂石场、施工营地、施工便道都要进行统一规划。比如,唐古拉山以北原来计划建取土场185处,经现场调查以后,减少到146处;唐古拉山以南原定110处,经优化后定为92处。
第三,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在风口地段,风都能把路基上的石子吹走,不但危害环境,对铁路安全也是隐患。这种情况下,采用加混凝土骨架、骨架眼儿里种草的方法。遇到易风化软岩,则采用挂上一层钢筋网后喷混凝土的防护措施。在有流动沙丘的地方,采用石头方格或塑料的土工格栅固沙。实践证明,这些技术措施?;に列Ч芎谩?
第四,坚持依靠科技,解决种草难题。中国科学院高原植物研究所的专家说,他们研究的高原植物都是海拔3700米以下的,但是我们的铁路有960公里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怎样移植草皮和种草成了科研难题??上驳氖?,目前青藏铁路唐古拉山以南段草皮种植和草皮移植效果非常显著,有效保障了植被的恢复。在海拔4300~4500米地段种植和移植草皮获得成功,具有开创意义,目前正在全线推广。这也填补了我国高海拔种植草皮和移植草皮的空白。
第五,坚持管理创新,建立有效的环境监管体系。构筑了由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统一领导、施工单位具体落实并承担责任、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施工过程环保工作的日常监理、环保监理单位对环保工作实施全面监控的“四位一体”环保管理体系。特别是在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建立环保监理制度,意义深远。
在生态保护方面,青藏铁路建设全程监控,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ぴ鹑问?,在铁路建设史上首次提出“创质量环保双优”的目标,首次大面积移植草皮……
青藏铁路建设,奏响绿色颂歌,传承环保、水保理念
记者:经过四载寒暑的检验,青藏铁路沿线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孙永福:现在你要到唐古拉山以南看,铁路沿线的绿色已经连成了线,看不到施工留下的破坏地表植被的痕迹。特别是那些挺拔的桥墩下面,移植来的草皮生长良好,一个个桥墩好像春笋破土而出,非常自然,曾经大兴土木的情景荡然无存。为什么?因为我们严格规定取土、弃渣地点,施工完后移植草皮,现在已经移植成活了四五百万平方米。外国人来看后,很赞赏中国修铁路竟然没有影响到环境,水土流失得到较好控制。今天,环境?;ず退帘3止ぷ鞒闪苏故厩嗖靥返拇翱诤土恋?。
建设之初,我们靠法制、靠制度要求大家爱护高原的一草一木。但不久,人们把自己与高原融为一体,用心感悟草木之情。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数万筑路大军,在几年的施工中,把?;せ肪车背勺跃跣卸R蛭乔猩砀惺芰苏饫锎嗳醯幕肪?,更珍惜美好的环境。环境?;ず退帘3值睦砟钜丫诮扛鋈说男睦?,变成了一种文化。这对今后的铁路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 张金慧 张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