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可约可空降平台下载_qq快餐大学生_免费全国空降app入口在哪_苏州品茶海选工作室

水保要闻

晚秋的韭园沟依然美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通讯员 马建才)提起陕北绥德县的韭园沟,相信大部分水土保持工作者对它并不陌生。这个面积70.7km2的小流域,曾经是沟坡陡峭,沟槽窄深,自然环境恶劣,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的穷乡避壤,经过50多年持续不断地水土保持治理,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的老典型,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就建成了黄土高原第一座淤地坝,1964年该流域被列为陕西省农林副业综合实施十大样板之一,1982年被列为全国八大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无定河流域重点治理小流域,……。在二十世纪后50年中,伴随着一代代水保人的辛勤付出,这片黄土地上有过太多的辉煌,产生了大批水土保持科研成果,而每项科研成果的应用都为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群众脱贫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防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00年,韭园沟流域被黄委会列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示范区,开展了为期5年以沟道坝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同时,利用3S等高新技术,开展坝系监测方法及评价系统研究,不仅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水平和科技含量,而且促进了治理的长足发展。目前,该流域已有基本农田2075hm2,各类林地2391hm2,草地面积411hm2,累计治理面积4877hm2,治理度达到69%。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经济条件以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域水沙基本得到合理利用,高产稳产农田逐年增加,大面积坡耕地退耕,昔日的羊肠小道已变成了平坦的柏油马路。流域内年均粮食总产量298万kg,人均265kg,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
    韭园沟流域取得的治理成就,吸引了水土保持界的目光。2005年以来,到这里考察参观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络绎不绝,仅9月份以来,就有来自国内及澳大利亚、荷兰的6批客人走进这块神秘的土地。他们对韭原沟流域以坝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工作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无不交口称赞。
    11月1日,笔者有幸借陪同《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社王继和副社长在绥德治理监督局考察采访的机会,参观了韭园沟。虽说严冬将至,已经没有了满眼绿色的盎然生机,半个下午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不知不觉已是黄昏,但我还是被晚秋时节韭园沟火红的坝地高粱、绿叶尚存的果林、雄宏大气的坝体、山光倒映的水库、层层美丽的梯田等美好的景色所打动,随意拍下了一组照片,将其献给读者,希望大家对韭园沟能有一个大致了解。
 
责任编辑:马建才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