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更青水更秀---桐柏明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目标(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09-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水信息网9月26日讯 经过长途跋涉,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考北方土石山区淮河流域片考察组,于9月23日抵达河南省桐柏县开始实地考察活动。
进入县境伊始,映入眼帘的便是满眼的绿色和随处可见的水景。“桐柏山青,淮源水秀”的说法果然名不虚传。桐柏县位于豫鄂边区,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属低山丘陵区。历史上全县有着“树木参天碧水流,山村庄户林里头”的秀丽景色,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大面积成片森林遭到砍伐,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经过综合治理,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4年全县林草覆盖面积95017公顷,覆盖率达49%;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示范小流域,取得了明显成效,治理区农村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合理调整,农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平均侵蚀模数由每平方公里3750吨降至1000吨以下,农民人均收入提高500元以上。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桐柏县还总结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转变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投入机制;突出水保重点,提高治理水平;坚持治管并重,注重综合效益;强化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运作”的成功经验。
但由于综合治理任务重、治理难度大、资金投入不足等,全县还有水土流失面积953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49.1%,主要分布在坡耕地、劣质“四荒”、顺坡经济林等区域,浅薄土层和高度沙砾化造成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理化性能差,一遇旱天,寸草不生,不能耕种,一遇雨天,山水夹带着泥沙汹涌而下,埋没山下的庄稼,淤积河道堰塘,使当地群众苦不堪言,生活十分贫困。
“治淮先治源”。为改变这一状况,桐柏县在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水土保持方针的同时,计划推进以水源涵养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坡耕地的整治力度,高标准建设淮源生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全力根治水土流失,振兴地方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在考察了淮源沙砾化和石漠化“四荒”以及郭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后,考察组与南阳市和桐柏县水利、环保、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代表,就全县水土流失情况和生态安全建设及相互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座谈。
淮河水利委员会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