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可约可空降平台下载_qq快餐大学生_免费全国空降app入口在哪_苏州品茶海选工作室

最新动态

四川黑水河流域:保土首先要治土 (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11-0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特约记者 杨亚非) 山上人均土地20~30亩无法生存,山下人均不足一亩可以过得很富足,而山上大面积低效率耕种不仅薄收,还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面对如此窘境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摆在了四川凉山州黑水河流域面前。11月1日,记者跟随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考察组来到黑水河边的普格县,实地了解了情况。
  在普格县境内长河扁村,记者发现,村子旁边浑浊的黑水河夹杂着大量的泥土奔流而下,两岸高山上四处是陡峭的坡耕地,薄薄的土层上稀稀拉拉地种着些简单的农作物。据普格县县长吉伍木牛讲,高山上的土地十分贫瘠,只能栽种一些玉米和大豆,虽然人均土地超过10亩,有的地方甚至到20~30亩,但每亩的收成只有几十元,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难以维持生计。
  而在山下,记者向村民提及生活状况的时候,长河扁村临村村民——65岁大爷郑玉海带着几分自豪说道:“我家共6口人,虽然只有4亩地,但土地条件不错,靠着谷物和蚕桑的收入,每年人均已经超过3000元了。”
  山上山下,收入如此悬殊,而且山上大量的坡耕地,直接导致了整个黑水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据了解,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树林遭受大量砍伐,大片森林被改成(开垦成)坡耕地,这些坡耕地占整个流域面积的70%以上。简单(粗放)的耕种导致近54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占到了整个黑水河流域的43。6%。
  如何才能解除这种窘境,普格县县长吉伍木牛说:“移民和搬迁是一举了(两)得的做法。”他说,2003年~2004年,该县将2个乡的村民6000余人从2800米的高山搬迁到1600米的山下,通过国家投资、政府配套、农民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整治了部分土地,使移民安居并人均获得耕地近1亩,现在过得很富足。而山上通过退耕还林,水土流失状况也得到了大大缓解。
  然而,这解决的不过是两个乡的问题,吉伍木牛说:“由于山下耕地十分紧张,整个县还有10个乡4。5万人无法从山上搬迁下来。”据了解,由于黑水河流域大部分处在高山地带,平坦的土地很少。虽然山下的许多土地平整后可以作为耕地,但象普格县这样的贫困地区,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进一步整治土地,用吉伍木牛的一句话说:“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和各界的帮助,治理黑水河流域的水土流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