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水土保持监督站陈建军站长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11-1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福建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总结
福建省水土保持监督站
近两年来,特别是国务院发出《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通知后,我省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在水利部的指导和省水利厅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目标,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相结合,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推进我省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一、近两年来我省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主要情况
(一)坚持面上宣传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方面,我们继续着眼于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大众、面向有关部门、面向生产建设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为提高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我们针对铁路、高速公路等生产建设项目特点,在项目开工建设初期,就与项目业主联合举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培训班,要求各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分管领导、各标段负责人、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等必须参加培训,近两年来基本做到铁路、高速公路“每开工建设一条线、举办一期培训班”的要求。此外,对个别严重违法的生产建设项目,还通过新闻媒体给予必要的通报或曝光。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建立项目管理库,为监督执法和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我省各级水土保持监督机构组织力量,深入各类生产建设项目现场,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并分类建立档案,以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数量、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履行水土保持法定义务、各种违法违规情况以及查处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省站及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并不断完善生产建设项目管理库,进行信息化动态监管。据统计,目前我省各类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总数为4631个,涉及总投资为4918亿元,扰动土地总面积为23.5万公顷,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7.5亿立方米,总弃渣量为6.8亿立方米。其中业主单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项目数3422个,申报率73.9%;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项目数3384个,审批率98.9%;依法缴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项目数2827个,缴纳率84.6%。业主单位有委托资质单位完成监理工作的项目数283个,监理率仅8.5%;业主单位有委托资质单位完成监测工作的项目数319个,监理率仅9.5%;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项目数427个,验收率12.8%。分析表明,我省的生产建设项目存在着“三高三低”现象,即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规费缴纳率相对较高,而生产建设项目监理率、监测率、验收率相对较低。
(三)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制度,严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
国家技术标准“开发建设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开发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颁布实施前后,我们除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外,今年7月,我站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审管理的若干规定》,围绕方案报告书的编写格式和编审要求、送审稿的初审和技术审查会议要求、编制主要内容要求、不予通过的规定、不予批准的规定、报批稿修编与后续工作要求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该“规定”对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审查行为、严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发挥重要作用。
(四)以专项执法行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
我省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开展:一是积极配合上级开展重点项目执法督查。多次配合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太湖流域管理局对我省在建的永(安)武(平)高速公路、龙(岩)厦(门)铁路、浦南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要求建设单位既要保证工期、安全度汛,又要将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落到实处。二是组织本系统力量,结合汛期检查组织开展的监督检查。每年由省水利厅组织有关处室和各级水土保持监督机构执法人员,深入检查了高速公路、铁路、工矿、电力、开发区等重点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三是动员和依靠各种力量,联合开展监督检查。一般由各级人大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如国土、交通、环保、林业、建设等部门,联合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据初步统计,近两年全省各级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共开展检查1462次,检查生产建设项目3218个。
(五)跟踪重点难点,督促违法项目的整改落实
各地在专项执法巡视督查的基础上,针对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依法给予处理。各级水土保持执法机构,通过巡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项目,区分未编报水保方案、未按水保方案实施或实施不到位、不履行水土保持法定义务(规费征收、监测、监理、验收等)三种类型,分别发出整改通知,提出了限期整改的具体意见。据初步统计,近两年来我省各级水保执法机构共对违法违规项目发出整改通知650多份,并对这些项目进行重点跟踪,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其整改落实。
(六)采取必要措施,依法加大对违法项目的惩处力度
近两年来,在专项行动中,我们对部分违法事实清楚,拒不及时整改的项目业主,依法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加大对一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该??畹母璺?睿貌菇徊钩シ训亩酱倨洳菇?,造成水土流失该赔偿的促其赔偿。此外,对违法事实清楚,且整改力度不大,仍然潜在着水土流失隐患的华安金山铁矿、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QA12合同段等五个违法项目,通过新闻媒体给予曝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水保监督执法体系不健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上存在无明确负责人、无明确人员、无明确分工职责、无制定规章制度、无执法基本装备等“五无”现象,导致水保监督执法工作长期不到位和执法不力;二是在财政预算中水土保持经费安排依然存在“重治轻防”甚至“只治无防”现象,多数地方预防监督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盘子;三是具体执法工作中,各地在执法程序、执法制度建设、手续完备性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规范化和能力建设任重道远;四是监督执法队伍不管是数量还是素质,还难以适应“生态省”建设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建议
(一)建议研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
这是执法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任务。我省实践证明,凡是有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有配备专职执法人员和明确的工作职责、有基本的执法装备、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的地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就开展的有声有色,反之,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要么没有人抓、没人管,要么就监督执法很不到位。因此,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是执法能力建设之本,建议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否则,难以达到执法能力建设目的。
(二)建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水土保持经费预算盘子,给予日常性工作的支持,以确保执法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所需经费问题是个老问题,但多年来都悬而未决,难以落实,这是导致许多地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从我省情况看,一些财政困难的山区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连日常办公经费(如电话费、差旅费等)都难以支付,根本谈不上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和开展执法工作。实际上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和财政部财农字〔2000〕13号都有明确规定,现在关键是要抓落实。依照国务院规定抓好预防监督执法经费占水土保持事业费20%比重的落实,应当列入能力建设的考核指标。
(三)建议研究完善各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管理工作“责、权、利相统一”体制与机制
例如,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报批问题,水利部已出台了规章,明确实行分级报批的规定,但对其实施过程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究竟以谁为主进行监督检查不明确,责、权、利不对等。如果因执法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究竟要追究谁的责任,也不明确,这是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管理工作值得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