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可约可空降平台下载_qq快餐大学生_免费全国空降app入口在哪_苏州品茶海选工作室

会议报道

李利峰:WWF关于成立“长江环境与发展论坛”的建议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11-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北京代表 环境政策官员 李利峰
 
长江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流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轴心区。
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她美丽壮观,拥有全球独特的生态系统,如源头区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灌丛等生态系统,横断山区的垂直地带生态系统,中下游的洪泛平原、亚热带森林等,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稀有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居我国七大流域之首位,古老的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珍稀的大熊猫、中华鲟、鲥鱼、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锷、朱鹮等驰名中外。
多样的生态系统,蕴育了富饶的自然资源。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的长江流域,虽然只有全国的五分之一,但其年径流总量却占全国37%、通航里程占全国的70%,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林木蓄积量、39%的淡水鱼类、53%的水能资源,蕴藏着全国80%以上的钒、钛、汞、磷、萤石、芒硝、石棉等,50%以上的铜、钨、锑、铋、锰、高岭土、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富饶的自然资源,造就了我国最大的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支撑着中国经济巨龙的腾飞。全流域集中了我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生产着三分之一右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其仅占全国四分之一的耕地生产着全国70%的水稻、40%的粮食和33%的棉花,以其占全国二分之一的淡水水面生产着全国60%的淡水鱼,流域的轻工业产品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级开发轴线,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流域经济带。全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东出西进、辐射南北、带动周边的“脊梁”位置,是未来全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火车头”和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对于支撑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第二步、第三步宏伟战略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的战略地位。长江还是楚、蜀、吴、越等文化的发祥地和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灿烂的流域。(须作补充?。┛梢运担挥谐そ?,就没有华夏文明;没有长江,就不会有现代化的未来之中国。
长江面临的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湖泊萎缩与水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系关中华民族能否可持续生存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长江流域的森林、草地等天然植被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国家林业部门的调查统计,由于建国后持续的、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全流域森林覆盖率从1957年的22%下降到1986年的10%,而水土流失面积从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0%增加到1986年的73.94万平方公里,占了全流域的41%。今年来,形势虽有所好转,但前景仍不容乐观。
植被的破坏,降低了植被对于降雨的调节能力,导致洪水加剧,洪峰高,水流急;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的加剧,这些流失的土壤进入长江,使之成为了第二条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无论从发生的频率上还是从造成的损失上都不断加剧。
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地区的河道与湖泊淤积,为围垦和筑堤提供的天然的物质基础。清代以来,特别是建国后的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1.3万平方公里的湖泊被围垦,共约800个左右的湖泊消失了,仅湖北省就有300个左右的湖泊消失。湖泊的萎缩与消失,进一步导致对洪水的蓄洪能力下降,加大了洪灾损失。
与此同时,从乾隆年代修筑的“镇江塔”到如今的千里江防,长江与两岸的湖泊逐步失去了联系,大量的通江湖泊被江防堤坝等设施阻隔,成为封闭的、孤立的湖泊。原有百余通江的湖泊现在仅有三个——鄱阳湖、洞庭湖和石臼湖还保持着自然的通江状态。这些湖泊自然没有对长江洪水的调蓄能力,并且封闭后的湖泊水环境正在逐步恶化。长江流域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年排放量逾250亿吨,约占全国的58%。2002年首次发布的《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显示: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河流水质呈下滑趋势,大量湖泊富营养化,是长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此外,建国以来,我国在长江及其支流上修建了众多的大坝,据统计,至2002年,总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坝就达148个,目前在干支流上在建和规划中的大坝(坝高高于60米、装机大于100MW)达46座之多,仅大渡河流域就规划了356座电站。这些水坝的建设,将进一步切割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对很多重要的物种和栖息地,特别是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威胁。
中国政府的努力:中国政府已经为长江的保护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明显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长江的保护,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把长江的保护当作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目前已经在长江流域建立了(需进一步查证、补充!)100多个国家级自然?;でⅲ8鍪〖蹲匀槐;で停8鱿丶侗;で?,保护区总面积已占全流域的#%左右,这些保护区基本覆盖了长江流域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特别是1998年大洪水以来,国家出台了32字方针,在全流域系统地开展“一退三还”(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天然林?;?、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で缃ㄉ璧却笮蜕;すこ?。
然而,由于过去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自然保护的认识不足,由于受到一定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同全国一样,长江流域的生态与环境总体上仍在持续恶化,目前植被丧失、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受我国自然?;す芾硖逯频南拗?,不同类型的?;で谝滴裆戏直鹩闪忠怠⒒繁?、国土、建设、农业等不同主管部门管理,而行政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管理,实行业务与行政分离的管理体制,从而造成体制不顺、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机构不健全、信息与资源不能共享、?;は钅坑胄卸淠岩杂行Ш献鳌⒈;で哪芰μ岣呋郝⒈;さ挠行圆桓叩任侍?,很多自然?;で旧洗τ?ldquo;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的状态。此外,对于?;で耐度刖巡蛔悖芏啾;で家?ldquo;自养”;自然?;で囊滴窆芾硖逑瞪写τ诔跫督锥?,管理素质参差不齐,现在尚无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自然?;で芾硖逑?。
由于受多部门的管理,目前缺乏从国家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于全流域自然?;さ淖芴逭铰杂牍婊?,没有从长江流域自然保护的优先目标、优先区域、优先问题等出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并且丧失了对很多重要物种、生态系统?;さ幕岷妥罴咽被?。
在?;で墓芾矸矫妫鞲霾棵胖淙狈τ行У暮献骰?,保护区之间更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互不了解,更不用谈取长补短。在保护项目方面,国家的各类保护项目和众多国际援助项目之间没有有效的合作机制,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长江的?;?,需要各部门与地方、国际与国内、集体与公众等不同层面的全方位的合作。建立“长江流域自然?;ち?rdquo;,是确保“母亲河”繁荣昌盛、确保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根本举措。
长江流域的自然?;?,是一项伟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急需建立各部门与地方、国际与国内、集体与公众等不同层面的全方位的合作机制——长江流域自然?;ち?,以:
从国家利益出发,开展全流域自然保护规划,制定全流域的保护战略,以明确?;つ勘?、战略、可供选择的行动与项目指南等,对长江流域开展全面、系统、行切实有效的保护;
建立“长江流域自然保护高层论坛”,召开论坛年会,引起我国政府高层关注、社会关注、国际关注,提高公众以及国内外各界对于?;こそ囊馐叮诟蟾愕姆段?,调动各方参与合作,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源投向长江的自然保护;
通过长江流域自然保护联盟,对?;で嗽苯邢低车嘏嘌担ㄈ缂嗖?、宣教、共管等),对保护区进行系统地监测,以切实提高?;で绲哪芰τ氡;び行?; 建立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共享平台与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机制,通力合作,分头行动,在政府与非政府、国内与国际援助等各类项目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机制,开展更为有效的项目合作,提高?;ぷ式鸬氖褂眯б?,并有步骤地开展流域的?;?,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生存奠定坚实的生态支撑系统。
国内外论坛的成功经验
1、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国际河流节” 2、亚洲博螯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
性质:非官方、非赢利、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
宗旨:立足亚洲,深化亚洲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同时又面向世界,增强亚洲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对话与经济联系;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通过论坛与政界、商界及学术界建立的工作网络为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合作提供服务。
前景:力争将博鳌亚洲论坛办成高水准论坛,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
使命:为达致以上前景,论坛将努力:为政府要员、商业领袖和知名学者提供一个高层对话平台,以增进和深化贸易和投资联系,推动建立伙伴关系,在应对不断出现的全球性经济挑战方面,阐明各自的观点。增进亚洲跨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增强本地区私营团体的社会责任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强化商业团体在寻求增长和进步过程中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和增进区域内网络机制和地区战略联盟的概念,以增加全球化过程中,亚洲内部、亚洲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涉及本地区及其与世界其它地区关系的重要研究活动,提供智力支持。
3、黄河国际论坛
首届黄河国际论坛于2003年10月在郑州胜利召开。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水利工作的政府管理人员、工程师和专家约300多人齐聚黄河之滨,研究全球水利界共同关心的流域一体化管理、多沙河流的治理开发等问题,这是中国首次组织流域水利方面的国际论坛。通过该论坛,黄河得到全球其它国家的极大关注,为黄河的治理带来了新的理念、技术与国际合作机遇。
建立“长江环境与发展论坛”的机遇、目标与组织形式 长江沿江各省市政协:已经就长江水环境?;ふ倏?次研讨会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于1985年 长江论坛的组织形式
1、联盟方式:
需要获得足够多的、有影响力的成员(个人及单位)的支持,然后举行成立仪式。 组织方式:学习IUCN的方式,既有个人会员,也有单位会员(政府、非政府等) 论坛年会:有主要成员单位轮流主办
2、政府主导式 由已有政府机构作为举办单位,定期召开论坛 可选机构: 沿江各省市政协
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土保持委员会 长江渔业委员会 长江水资源保护局
3、NGO式 联合TNC、CI、IUCN等NGO,发起论坛 论坛年会:有主要成员单位轮流主办
长江论坛的预期效益(Added Value) 高层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不同政府部门、国内外等 宣传河流文化,提高公众意识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