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委水保局全力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6-06-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纪念《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十五周年
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河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资源开发的规模和力度越来越大,开矿修路、开山采石、挖土取沙等活动剧增,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威胁日益加剧?;坪恿饔蛩帘3稚ㄉ栌爰喽焦芾砣挝穸挤浅7敝亍?/div>
自《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黄河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努力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突出治理重点,优化工程布局,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修复生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和科学研究,重视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管理与决策水平,开创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局面。
一、预防为主,依法?;ぃ宋亮魇У玫接行Ф糁?/div>
《水土保持法》实施15年来,黄河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能,强化监督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建立健全了黄委及省、市、县各级水土保持监督机构,监督人员达到8000多人,制定实施各类配套法规和管理办法2200多件,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和监理等专业技术队伍;黄委根据工作需要发布了近30个流域性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规定,涵盖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监测、验收等环节,为水土流失治理和监督执法创造了条件。二是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为重点,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黄委每年对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河地区由水利部审批水保方案的大型开发建设项目逐项督查一遍,强化了对晋陕蒙接壤区等4个国家重点水土保持监督区的管理力度,建立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报告制度,有力推动了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全面落实。据不完全统计,十五年来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1.1万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8000余起,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约2.8亿元,建立水土保持示范工程1000多处,促使开发建设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资金达12亿元。三是树立先进典型和查处违法案件并举,有力推动了各方工作。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黄委一直很重视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定期开展先进评选活动,及时表彰和命名,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调动了各方积极性。目前,流域内荣获水利部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命名的已有14个,如西气东输工程,宁夏石嘴山电厂(4*330MW)扩建工程,神(木)延(安)铁路建设工程,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道工程等;获黄河流域(片)“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称号的有19个建设单位,如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山东泰安抽水蓄能电站,新疆博斯腾湖东泵站工程等。相反,对于不重视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情况,黄委总是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问题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危害。同时,黄委及时督促、指导和协调各省区主管部门查处了一批影响较大的案件,如准格尔煤田二期工程、内蒙古固阳违规收费问题等,有力推动了各省区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四是组织开展了两批10个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有效防治了城市(镇)化过程中的人为水土流失。目前8个试点城市已经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为进一步探索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途径,为全面推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积累经验,2004年,黄委又在陕西西安市、延安市,宁夏石嘴山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等4个城市开展了“城市水土保持试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了试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并在城市水土保持监测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促使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五是启动实施了黄河源区水土保持生态?;すこ蹋ü⒃辞骷端帘3旨喽街捶ɑ?,培训执法人员,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强化宣传,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预防?;な痉肚ㄉ璧裙ぷ?,生态修复试点面积达到6638.1km2,保护生态面积达到10625.5km2,为遏制源区生态退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六是通过广泛宣传,社会各界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关心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 强化治理,注重实效,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实践,黄河流域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之路,即:以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区域经济为目标,以多沙粗沙区尤其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重点,以支流为骨架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以县域为单位协调组织、统一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形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坡沟综合防护体系,突出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有效发挥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十五年来,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0万多km2,建设淤地骨干坝2000多座。组织各省区在10条黄河一级重点支流建设较大规模的生态工程项目区20多个,形成了甘肃天水藉河示范区、陕西延安北洛河项目区、山西临汾忻水河项目区等一批措施布局合理、科技含量高、管理规范、综合效益好的水土保持示范区,在黄河流域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其经验被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展小流域坝系建设近100条,有效拦减了入黄泥沙;率先引进外资并成功组织实施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一期和二期项目,共利用外资3美亿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4万hm2,其中一期项目被誉为世界银行农业项目的“旗帜工程”,获得世界银行行长“杰出成就奖”。目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约3亿t左右,减缓了黄河下游淤积抬高的速度,改善了生态环境。
三、注重自然力量,践行治水新思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成绩突出
按照水利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新思路,积极组织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目前已在流域8省区23个县(区)组织实施了试点工程,封育?;っ婊?500多km2。同时,流域294个县(市)实施了封山禁牧、封禁?;ぃ婊奂拼?0多万km2,有效提高了项目区林草覆盖度,探索了新的水土保持治理途径,治理速度明显加快。
四、 加强监测,注重科技,提高了水土保持治理与管理水平
按照《水土保持法》要求和水利部部署,黄河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引进并推广高新技术,积极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提高了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目前,黄委已初步建成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和监测中心站,组建了3个直属分中心,各省区成立了9个省级总站和135个地市级分站,拥有监测技术人员近1200名。应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地面观测试验,建成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本底数据库,并对全流域、重点支流、多沙粗沙区、生态工程项目区、小流域坝系、开发建设项目等展开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为掌握流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动态,科学决策、高效治理、强化监督提供了重要支持。另外,为了揭示流域水土流失规律,探索有效治理方法与技术,黄委组织开展了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筑坝技术、水土保持优良植物栽培、雨水径流利用、抗旱造林等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以“模型黄土高原”工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水土流失机理和预测预报模型等,推动了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的深入发展。
黄委会水土保持局 熊维新
